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書摘】好感度對教學的影響

書摘:《好感度》對教學的影響

好感度
書名:好感度 (The Likealibilty Factor)
作者:提姆.桑德斯 (Tim Sanders)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24日
ISBN:9867561953

原文資訊:The Likeability Factor (Amazon網頁)




P63.

有好感度的老師通常對學生有良性影響。1980年代密西根大學的尤藍諾維茲 (Seymour Uranowitz) 與道爾 (Ken Doyle) 博士在一項歷時四年、名為「受歡迎與教學:個人好感度的效果」研究中,採訪數千位師生得到的結論是,「認為師生關係融洽並喜歡教授的學生,學習動機比較強烈,因為覺得教授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也比較在意教授的認同。」

另一項最近由家庭發展中心 (Family Development Center) 的研究人員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所做的研究顯示,「學生感受到親切與友善、受到讚美、肯定與尊重時,學習效果較好。」

P67.

在教室裡,好感度也會帶來肯定,我很喜歡舉老師的例子來說明好感度,因為教育與學習是比喻我們生活模式的絕佳素材。我們碰到的每個人,不管是父母、良師益友、同仁也好,幾乎都有能力教導我們;而你為人師表的表現如何,則受到你的好感度所影響。

夏威夷大學的狄魯奇 (Michael Delucchi) 針對學生課程評估進行廣泛調查,探討喜好與學習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學生覺得授課者好感度高時,也會給該授課者較高的整體教學能力評等……好感度是預估學生給予教師整體教學評等的最重要指標,而且好感度預估評等的準確性是學習效果的三倍。」

P.71.

討人喜歡者學習變得更容易。夏威夷大學的狄魯奇作了數十種研究,探討到底討人喜歡的老師之所以得到好的評比,是因為好感度,還是實際上教得好。狄魯奇發現,「學生聽比較討人喜歡的老師上課時,會更專心吸收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做作業時也比較認真,對成績的接受度較高,學到更多。」

P.103-104

1997年德州大學大傳系的研究人員進行勸服研究,請十位學生利用下午去上十二位教授的不同課程,全非他們主修科目。

隔天讓學生填問卷,評估老師的好感度、可信度與專業權威,並回答與上課主題有關的各種是非題與選擇題。

好感度最高的老師,學生答對問題的分數也最高,對課程也最瞭解;可信度或專業權威度高的老師並沒有吸引大家最多的注意力,分數反而不如L指數高的老師。

為什麼?因為感覺。當你給人的感覺很棒時,大家就會聽你的,思考你所說的,並記在大腦某處。

P.105-106

1967年,堪薩斯大學溝通研究中心的吉芬 (Kim Giffin) 在《心理公告》(Psychological Bulletin) 中發表一篇研究評論,歸納其多年的研究:「演講者的五種特質左右聽者的信任感,這五種特質是專業、可靠、目的、動量與好感度。」

P.107

大家不會只是因為喜歡你,就相信你說的一切,但比較可能相信你,使你因此獲得極大的優勢。

P.108

總之,大家只相信想相信的;當他們喜歡你時,就比較相信你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