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鳥類生物多樣性野外課程教學遊戲】聽音辨位

鳥類生物多樣性的野外教學課程,常常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上課時間看不到鳥。

且讓我在此偷懶抄一下「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鳥類調查方法介紹與回顧」:「研究結果顯示,一般而言鳥類鳴聲以早晨最頻繁,之後隨時間而遞減,但在黃昏時再次升高,而於天黑後沈寂 (Robbins 1981)。臺灣的研究亦得到類似結果(e.g. 丁宗蘇 1993),整體而言,繁殖季以日出至上午 08:30 之間的鳥類察覺度最高,在這段時間進行鳥類調查可察覺到最多的鳥種;08:30 至 10:30 之間次之,若有需要亦可於此時段進行調查,但調查次數應適度增加;其他時段則不建議進行鳥類調查(李培芬和許皓捷 2005)。」

繁殖鳥類調查的標準方法,因此訂在「日出後三小時內完成」,最多最多不超過日出後四小時。

但是,「日出後三小時內」?除非有特殊安排,否則哪來的學生願意晨興理荒穢跟你出門上課啊?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錄音】蘭嶼角鴞

蘭嶼角鴞(Otus elegans botelensis)僅存在蘭嶼,是優雅角鴞分布於台灣的特有亞種。在蘭嶼為留鳥,列名於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蘭嶼角鴞的叫聲是「hoo-hoo-」(呼呼─),公鳥和母鳥都會叫「hoo-hoo-」,只有雌鳥會叫「yao」(「要」),通常是在繁殖期間回應配對的公鳥鳴唱聲。在達悟的語言中,因其鳴唱聲,得名「嘟嘟霧」。

這段錄音,是兩隻公鳥互相鳴唱,母鳥加入應和。


蘭嶼角鴞雖然是夜行性的猛禽,白天多半在休息,但有時候睡一睡醒過來,也會叫上一陣子。這段錄音是白天的角鴞鳴唱,背景是很熱鬧的台灣特有亞種棕耳鵯(Hypsipetes amaurotis harterti, Brown-eared Bulbul)。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錄音】磯鷸

磯鷸(Actitis hypoleucos)是臺灣普遍的冬候鳥與過境鳥,常常單獨出現於海岸、內陸河岸、溪流或池塘旁。Call為細細的「嘰」單音。

這段聲音錄於苑裡海邊,背景有呼呼作響的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