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感覺與反射」是整學期普動實驗中最有趣的課程之一。雖然內容很多也很繁雜,但是只要有串連完整的邏輯架構,加上一些有趣的教材設定學習動機,上起課來效果會驚人的好。
我帶95-1藥學系班時,負責這堂課的小助教是動物所研究神經生物學的學妹。為了要讓學生體驗「同樣的刺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她在沒有事先跟我套招的狀況下宣布「因為大家期中考考的太差了,今天下課前要小考,而且這次考試成績是學期成績的10%」。剛受過期中考打擊的台下小朋友們一片譁然,學妹這才宣布「我騙你們的,這是要讓大家體驗一下,如果你今天有預習的話,應該就比較不會擔心,甚至還會很開心;如果你先前沒有預習,就會感受到驚嚇時的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腦袋一片空白」。
這真是太好的刺激體驗了,這學妹真是太優秀了。但是這種嚇人的玩法得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之下,而且嚇多了會影響班級經營(會影響助教的可信度啊),所以不能常常這樣玩。
所以,後來在神經感覺與反射這堂課裡,我改拿另一段影片來玩學生。
「各位同學,因為大家期中考的狀況不是很理想,今天的課前小考我們有一個小小的加分題。為了要測試大家的注意力是不是夠集中,下面這段影片裡,有兩隊籃球員在練球;請大家計算穿白色衣服的球隊傳了幾次球,答案直接寫在小考考卷最後面。只有一次機會,請大家要專心看影片。」(這時台下也會一片譁然,但是會有種摩拳擦掌的「我跟你拼了」的氣氛。)
然後就放這段影片(事先剪接,只讓學生看前24秒;下面這是完整的影片)。
「好。現在收考卷。……我們來公布答案。剛剛那段影片,白色球隊傳了幾次?」「13次。」「那,剛剛有看到黑熊走過去還跳舞的請舉手。」「(台下暴動)嗄?什麼?是看到鬼了嗎?哪裡有熊啊?(還會開玩笑對著極少數一兩個舉手的同學:「你眼花了吧!」)」
「好,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段影片。現在請大家不要數傳球次數,直接看影片。」
熊出來的時候,台下不可置信的大爆笑:「什麼!居然真的有熊!」(有時候要重複放第二次,還要加上雷射筆輔助,才能讓全班都看到熊。)
這段影片「awareness test」,說明了注意力在知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某些事物上時,常常會忽略其他的東西。「所以,請各位同學上課要專心。」(這真是太陳腔濫調了,但是對這些第一次體驗到自己的知覺有限的學生們來說,還滿有用的啊。)
如果時間許可,課程最後我會再放一些錯覺/幻覺的影片讓學生體驗感官和大腦知覺解讀的落差(例如耶穌顯靈、旋轉的面具、Ames' Window);有時候也會把錯覺/幻覺拿來當作這堂課的作業(「請找一項與視覺的錯覺或幻覺有關的圖片或影片,說明原理」)。配合原本的神經系統構造與功能解說,可以讓這堂課變得更有趣也更生活化。
最後,公布一下被我玩過的學生注意力效應的數據。最早提出注意力效應的心理學家,發表數據是約有50%的受試者忽略影片中走過去的猩猩(另一段影片)。在我的課堂上呢?到目前為止我玩了4個班,看到熊/全班人數分別是:2/33,2/41,2/42,?/23(最後一班的數據我忘了記下來,但也只有1-2人看到熊)。如此驚人的比例,也許該歸功於(?)前面非常強烈的「這是小考,你們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的暗示吧。
ps.
1.這段Awareness test 的影片,最早是從阿簡生物筆記看來的。
2.播放影片的目的雖然是當作課程引言,但既然說了是「小考加分題」,答對(13次)的就真的有加分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請注意禮貌。
希望版主回應與討論者,敬請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