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牙醫時印了上排牙齒的齒模,把牙醫用不著的齒模帶回來做紀念。
齒式是哺乳動物的重要分類依據(參見【型態解剖】大鼠(褐家鼠)的臼齒),人類的齒式是「2123/2123」。不過如果拿我的上排齒模來寫人類齒式的話,會寫成「2122」,因為我的上排第三臼齒(智齒)沒長出來。(完整齒式要上下排一起看,下排的沒印齒模所以沒照片。)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剪報】放生 生命消失的旅程(詹順貴)
昨天的蘋果日報有詹順貴先生的好文章「放生 生命消失的旅程」,剪報於此。
放生 生命消失的旅程(詹順貴)
2011年 09月22日
《時報周刊》最近刊載陳文茜小姐大作《在放生的旅途中》,提及某法師在魚市場花台幣500萬元買下14,000公斤的魚兒,載到允許放生的水庫,在「阿彌陀佛」的誦聲中放生。她原本心情充滿悲愴,須靠藥物入眠,參加此次放生之旅後,終於放下她的落寞與心痛。
陳小姐動見觀瞻、文筆優雅感人,但該文過度歌頌「放生」,極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
首先,水庫放養太多魚類,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究有何供水用途的水庫會容許放生?作者懷疑。
其次,2004年9月及11月,研究會先後完成自92年3月至93年8月,長達一年半的「全台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及紀錄影片二份針對台灣宗教團體放生活動所做的調查報告。訪查全台2007個寺廟、團體發現實際從事放生者約483家,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2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2億隻。另訪查北中南三大鳥店集散區,發現155家業者中有近6成專職販售各式放生物,還接受預訂鳥種與數量,以便事先捕捉或繁殖。放生地點遍及全台各地,包括山林、河川溪流、湖泊、沿海、岸港邊、水庫、高爾夫球場、公園等;而且物種繁多,包括鳥類、魚類、蝦蟹類、貝類、爬蟲類(其中甚至有毒蛇)、昆蟲類、軟體動物,乃至靈長類的獼猴及走私的外來物種等。
2009年1至9月,研究會繼續追蹤調查經過5年教育宣導後的放生情況,發現並無改善:例如被繁殖或被捕捉的各式放生鳥,放生過程一抓一放間,常造成許多傷亡;許多養殖魚類常常不分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團體藉強調功德與消除業障,鼓勵民眾放生,甚至還會強調「神蹟、奇效」,例如研究會就錄到北部某放生團體表示:「放生功德很大,但放生金額最好不要太少,錢多一點『會比較有效』,像之前有民眾是『躺著』(意指重病在床)一起出去放生,放生完後就『站著』回來了,因為他放的金額很大,立刻就有效果。」此外,台灣寺院常藉舉行法會,讓信徒們主動的集資放生或由寺方主辦信徒們發心樂施,透過商人定期的、大量的捕捉各種生物來放生。
放生徒增動物傷亡
此種集團化、商業化、大量化的放生活動,對減少肉食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動物傷亡。據生態學者許富雄、邵廣昭2007年「放生對鳥和鳥類生態的影響」研究報告,發現放生過程易使鳥虛弱無法飛行,傷亡機率很高。其他如蛇、龜等,原已活在野外,卻因「放生需求」,導致牠們從野外被捕捉、運輸、買賣,然後再放生。也就是說,只要有市場需求,不管是保育類或外來種,是否會造成動物死傷及生態浩劫(如引進沒有天敵的外來物種),信徒沒注意,業者根本不在意!
事實上,備受佛教界尊崇的印順導師就曾在其著作中要求善心的佛門弟子,少為自己的功德打算,多為無辜的放生物想想,呼籲:「以放生為事業的法師、居士們!慈悲慈悲別放生!」放生在《梵網菩薩戒經》、《金光明經》中曾被提到,但指的是由渡人到普渡眾生的慈悲心。經中談到放生的真意,是在自然的因緣中遇到動物受傷或在死亡邊緣,需發揮慈悲心設法搶救,如此隨緣放生,才是功德。
我們必須鄭重澄清,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
作者為律師、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TA】顯微鏡課程大綱筆記
普動實驗第一堂課的內容是「複合顯微鏡的使用和維護」。雖然學生在國高中階段幾乎都用過顯微鏡,但是顯微鏡的使用方式還是得從頭好好教一次。
課堂流程重點:
課堂流程重點:
- 上課前先開顯微鏡箱的鎖(之後上組織課程時亦然,請值日生先把所有櫃子打開,節省上課中的移動、開鎖時間)
- 顯微鏡課程開始前,讓學生先拿出顯微鏡。注意:(1)桌面淨空;(2)用雙手拿顯微鏡:一手拿鏡臂,一手托底座;(3)小心輕放,嚴禁於桌面拖行;(4)防塵套與眼罩放回顯微鏡箱中;(5)只能碰觸有烤漆和有刻紋的地方;(6)先不要插上電源
- 講解順序、內容。對照部位講解功能原理,先講課再逐步操作。
- 講光圈時談景深
- NA(照孔數值):直接看顯微鏡鏡頭上的數值,Lens 長度(改變入射角)
- tube length
- 操作:step by step。
(若為教學目的歡迎自行取用)
【TA】第一堂課
接續「【TA】開學前的準備」,第一堂課要做些什麼呢?
在教學助理研習會、心得分享的場合,我會提醒第一次「從學習者變成教學者」,第一次當 TA 的伙伴在正式開課前先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良好的班級經營得從開學前就開始設計規劃。第一堂課,也是第一次和學生正式接觸,只要設計得當,能讓整學期輕鬆愉快,把學生導引到自己想像與喜歡的方向,也可以避開害怕的問題或麻煩(預防勝於治療!)。
我自己的第一堂課「 house keeping」部分會包括這些內容:
下課後,學生在課程網站討論區的自我介紹我會逐一回應──非同步網路教學的重要功能「促進助教和學生的感情」就是從這些小地方慢慢營造出來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搞定第一堂課,整學期一半以上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啦。
在教學助理研習會、心得分享的場合,我會提醒第一次「從學習者變成教學者」,第一次當 TA 的伙伴在正式開課前先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 你想像中的教學場景是什麼樣子?
- 你喜歡怎樣的教學方式?
- 你最害怕遇到什麼狀況?
良好的班級經營得從開學前就開始設計規劃。第一堂課,也是第一次和學生正式接觸,只要設計得當,能讓整學期輕鬆愉快,把學生導引到自己想像與喜歡的方向,也可以避開害怕的問題或麻煩(預防勝於治療!)。
我自己的第一堂課「 house keeping」部分會包括這些內容:
- 教學者自我介紹。第一印象很重要,營造「好感度」有助於整學期的教學順利進行。(不過有時候我會視情況在第一堂課耍狠,尤其遇到某些已知需要收心的班級可能得特別狠……)
- 課程介紹:課程內容(整學期行事曆)、課程目的、期許(正向鼓勵);注意事項、課堂規定(預防學生不良行為),除了一些基本的「實驗室不能吃東西」「上課準時開始」「打破玻片要賠多少錢」之類的以外,還包括作業繳交規定(遲交扣分規範、抄襲處理方式)、成績計算方式等等,總之所有規範都得在第一堂課講清楚,還要白紙黑字印給學生並公布在課程網頁上,以免小朋友學期末才跑來說「助教你沒說」「助教我沒聽到,我什麼都不知道」盧個沒完。
- 分組、製作座位表。讓學生填寫基本資料(姓名、電話、e-mail、保險資料等等),因實驗課固定座位,製作座位表(甚至幫學生拍照)有助於快速認識全班同學。
- 非同步網路教學:第一堂課的「回家功課」是請學生在課程網頁討論區自我介紹、表達對課程的需求與期許(為什麼要來修這門課?希望學到什麼?),除了有助於認識學生以外,重點在於讓學生熟悉並習慣非同步教學網頁的介面。也要記得在正式上課前把課程基本資訊設定完成,該提供的資訊、該貼的公告都要公布在課程網站上。
下課後,學生在課程網站討論區的自我介紹我會逐一回應──非同步網路教學的重要功能「促進助教和學生的感情」就是從這些小地方慢慢營造出來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搞定第一堂課,整學期一半以上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啦。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TA】開學前的準備
雖然目前沒有帶班玩小孩,不過看著生物教育界的伙伴們分享帶小朋友的點點滴滴,難免有點心癢。快要開課的大專院校助教班表也都該出來了,這裡整理一下我當助教時的「開學前的注意事項」。
開學前的注意事項分成六大部分:
操作項目:
開學前的注意事項分成六大部分:
- 【Who】老師、學生、助教群:被分發到哪一個系所的哪一門課程?授課老師是誰?有沒有其他一起合作的助教?
- 【Why】學生需求:學生為什麼要來上這門課?在他們的系所必修安排課程內,這門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修完這門課,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 【What】課程內容(教材、實驗設備):課程內容是什麼?需要哪些教材或實驗設備?
- 【When】上課時間:上課時間和學習效率有關。
- 【Where】上課地點:上課的環境會影響教學呈現方式。
- 【How】怎麼教?如何有效經營課程?希望自己的班級呈現什麼風貌?
操作項目:
- 確定教學對象之系所。瞭解學生的先備知識、程度、需求,安排課表、課程進度、教材與實驗器材資源。就算是同一門課程,學生需求不同,也需要安排不一樣的內容。(可以從該系所的官方網站看系所目標、必修課程安排,也可以問問以前教過該系的老師或助教有沒有什麼心得或注意事項。)
- 與正課老師聯絡。老師個人的教學理念、特殊需求、規範?(譬如對「作業抄襲」的處理方式,不同老師可能有不同的作法:當成作弊以零分計算/退回重寫/分數除以抄襲人數?)請老師協助建構非同步教學課程網站,課程網站一定要在開始上課前設定完成。
- 統合助教群。如果助教不只一位,領頭的助教要確定助教群人數、名單,安排授課者。
- 訂定課堂規則、成績計算方式。這些都必須在第一堂課開課前確定下來,可以和老師或資深助教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