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鳥類生物多樣性野外課程教學遊戲】聽音辨位

鳥類生物多樣性的野外教學課程,常常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上課時間看不到鳥。

且讓我在此偷懶抄一下「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鳥類調查方法介紹與回顧」:「研究結果顯示,一般而言鳥類鳴聲以早晨最頻繁,之後隨時間而遞減,但在黃昏時再次升高,而於天黑後沈寂 (Robbins 1981)。臺灣的研究亦得到類似結果(e.g. 丁宗蘇 1993),整體而言,繁殖季以日出至上午 08:30 之間的鳥類察覺度最高,在這段時間進行鳥類調查可察覺到最多的鳥種;08:30 至 10:30 之間次之,若有需要亦可於此時段進行調查,但調查次數應適度增加;其他時段則不建議進行鳥類調查(李培芬和許皓捷 2005)。」

繁殖鳥類調查的標準方法,因此訂在「日出後三小時內完成」,最多最多不超過日出後四小時。

但是,「日出後三小時內」?除非有特殊安排,否則哪來的學生願意晨興理荒穢跟你出門上課啊?



因應「上課時沒有鳥」的「鳥類生物多樣性」野外課程,總要有些替代方案。臺大森林系丁宗蘇老師的「聽音辨位」,就是個老少咸宜的遊戲。

在森林裡,大部分(80%-90%)的鳥類要靠調查者的耳朵發現。人類是視覺動物,常常忘記我們還有其他感官;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學生「如何用耳朵找出聲音的來源」。

遊戲規則很簡單:學生分組,每回合每組派一名代表出來PK(不分組也可以,每次三個人上來玩,只要每個人都有玩到就好),老師請學生把眼睛閉起來,藏好音源,看參賽者中誰先找到音源。找到的人可以榮獲「去藏下一回合的音源」的殊榮(如果學生年齡層比較低,例如小學生,可以由大人陪同去藏)。時間夠的話,第一輪(所有學生比完)以後,可以玩第二輪「由先前的所有優勝者出來再PK一次」,打擂臺選出優勝冠軍,甚至可以玩第三輪(打大魔王)「挑戰老師或助教」。

遊戲的準備工作就稍微麻煩一點。

丁老師的版本,是把手機A的鈴聲設定好,藏手機A,用另一隻手機B撥打電話給手機A,請學生把手機A找出來。效果很好,不過有兩件事情要注意:(1)在收訊不良的地方,手機打不通當然就不會響,而且響鈴的時間長度有限,找不到的時候要一打再打。(2)要有兩支手機才能玩,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出去帶小朋友的營隊,要借到第二支手機可能會有點麻煩。

因為我常常得一個人上陣帶活動,經過一兩次「要跟別人借手機才能玩」,以及「小朋友找東西比較慢,常常要打很多次電話才找得到」的狀況後,就一直在想要怎麼改良器材。近年來無線藍芽小喇叭蔚為風潮,如果可以用手機播放,從藍芽喇叭放出聲音,應該會是個好選擇;但實際測試過發現連線不穩定、有效距離太短(號稱10公尺本來就已經不太夠用,經過障礙物的有效距離大約只剩5公尺),實用性不高。

幾經搜索,我目前使用的聽音辨位工具是「可插卡,有mp3播放功能的小喇叭」。機器本身可以直接播放記憶卡內的聲音,免除了「要打電話」或者「手機/藍芽收訊不良」的問題,而且記憶卡內的聲音檔案可以自己編輯,要多長有多長,在編輯檔案時直接設定每回合的遊戲長度上限(例如「一回合最多5分鐘」),可以省了「如果小朋友找不到,要一直打電話」的麻煩。不過因為無法遙控,必須在藏的時候就開始播放,聲音檔要先編輯成「音量漸增」的模式,才不會一放下去就被學生發現。


可以編輯聲音的軟體有很多,上面這段聲音檔使用開放原始碼的Audacity的「淡入」(fade in)編輯處理。淡入的時間要多長,就看場地大小與環境複雜度,以及「藏音源的人需要多少時間離開現場」。

針對不會用耳朵的小朋友(例如小學生),正式開始玩遊戲之前還必須教他們練習「把眼睛閉起來,用耳朵找出方向」(譬如說大家坐在教室裡,眼睛閉起來,放音讓小朋友指出聲音的方向),這樣玩起來才會比較有效率,不然大部分的小朋友會完全忽略聲音來源,只用眼睛拼命找。

這個遊戲的適用年齡層很廣,從小朋友到成人都可以玩,加入競賽因子後的趣味性也很高。玩到後來常常會有人把音源藏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會引起共鳴的水管裡、會造成回音的空間、別人的背包、自己的口袋……),娛樂性非常高。需要「在沒有鳥的時間帶鳥類野外課程」的人可以試試看!


1 意見:

Unknown 提到...

您好,
冒昧打擾了,
我這裡有鳥音的授權需求,
不曉得應該如何聯繫您?
以下是我的聯絡方式,
還麻煩您撥冗回覆,
感謝!

陳靜
chenching.do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