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攝影】五色鳥育雛

五色鳥(Megalaima nuchalis)為台灣特有種,常見於中低海拔森林中上層。屬於初級洞巢鳥類 (primary cavity-nesting birds),和啄木鳥一樣會自行鑿洞為巢。育雛過程中,親鳥會帶食物回巢餵養幼鳥。

這組照片攝於今年五月繁殖季。

閃亮亮的昆蟲,疑似金龜子?

某種植物果實。一次可以塞好多顆啊。

除了叼回食物,也把幼鳥的糞便帶出巢外丟棄。


【攝影】鳳頭燕鷗

鳳頭燕鷗 (Thalasseus bergii)為不普遍的夏候鳥,列名於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通常出現於島嶼、海岸礁岩、河口地帶。

這組照片攝於今年七月的宜蘭大溪漁港。





(雖然失焦,但我還滿喜歡這張照片捕捉到的動作。)


香港太陽報盜用本站照片

天下文章一大抄,照片放在網路上被盜用大概也不算稀奇。有趣的是,第一次被我發現盜用本站照片的,是香港太陽報。

怎麼發現的呢?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了「台灣的偽生態攝影丟臉丟到香港去」的消息,並附上香港太陽報的報紙照片如下。


看了這整版的報紙縮圖,我突然覺得左下角那張「樹枝都被砍掉」的照片好眼熟,怎麼跟我在「【生態攝影】從聯合報新聞談大雪山的缺德攝鳥族」這篇文章裡面最下面那張照片好像一模一樣啊?



再找到香港太陽報的網站,「SUN熱辣:鋸樹枝播求偶聲 台龍友不擇手段」這篇報導,嗯,的確是同一張照片,連本站的浮水印都還清清楚楚的在上面。以下是該新聞網頁截圖。


「台灣的偽生態攝影丟臉丟到香港去」如果能收些警惕效果,或許並不是壞事;朋友還虧我「你的照片揚名海外啦」。但是,沒有提及任何引用出處、照片來源的香港太陽報,這種盜用照片的行為顯然違反新聞業者應有的職業道德,也侵害本人權益。

說實話,忙到懶得去打跨國官司,這事且在公開這兒昭告天下吧。

【攝影】東方環頸鴴

東方環頸鴴(Charadrius alexandrinus)是「不普遍的留鳥」與「普遍的冬候鳥」。常成群出現於河口、沙洲、沼澤、魚塭、水田等泥濘灘地。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攝影】鳳頭蒼鷹吃麻雀

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在台灣的族群為特有亞種(A. t. formosae),列名於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為普遍留鳥,主要活動於中低海拔闊葉林,也是都市中常見的小型猛禽。

忘了這天早上原本要拍什麼鳥,聽見樹鵲騷動,追過去一看,是鳳頭蒼鷹。



追拍了一陣子,發現牠逮了隻麻雀回來。



拔麻雀毛





樹鵲在旁邊還是騷動不已,鳳頭蒼鷹因此帶著麻雀飛走了。──我也沒看到血淋淋的進食畫面啦。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攝影】鸕鷀


鸕鷀(Phalacrocorax carbo)在台灣為普遍冬候鳥(以往認為是不普遍過境鳥,2012年的台灣鳥類名錄列為冬候鳥),出現於河口、湖泊、沼澤地帶。

下面這幾張照片拍攝於2月份的嘉義布袋。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影片】竹雞

某個陰雨綿綿的清晨,爬山時聽見步道邊草叢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下來拿出相機等了一會兒,原來是竹雞(Bambusicola thoracicus)帶著小竹雞們出來吃早餐。





我沒有什麼迷彩的打扮,輕裝爬山也沒帶長鏡頭,就只是安安靜靜蹲在步道邊,拿著小相機看著越靠越近的竹雞吃早餐。──帶著喜歡的音樂去爬山當然很好,不過當我們的腳步越輕,音量越低,越能有機會感受到自然的驚喜。

【影片】鳳頭蒼鷹進食

依然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在夏日午後演出一小段進食秀。看起來吃的是小型囓齒類(某種老鼠?)。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新聞】看不見的,並不表示不存在──關於石虎

今天中國時報的這則新聞「竹南科徵地、建殯葬園區 挫折大」,苗栗縣長劉政鴻先生,請恕我直言──您對生物「分布圖」的意義,有極為嚴重的誤解。

先來看一下新聞原文──畫面擷取自中時電子報。

重點在最後一句:「而依台大動物博物館網站哺乳類資料庫石虎分布圖顯示,該區亦未標示有石虎,不致影響生態。」

劉縣長,您對生物分布圖的意義有極為嚴重的誤解。

簡單來說,動物博物館的資料庫來自現存的文獻報告或生物分布調查報告,但是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之下,不可能對所有物種進行全區普查。也就是說,這些物種分布資料的「實際調查範圍」涵蓋區域,通常僅佔了台灣地區的一小部分面積,還有許多區域是完全沒有調查過的,根本無法確知物種分布狀態。

此外,即使有調查,也會有「物種確實在這裡,但卻未被調查人員偵測到」的狀態,尤其是針對夜行性或生性隱密的物種如石虎而言。

因此,在生物調查記錄的呈現上,研究人員能確定的只有「有出現的紀錄」;「沒有出現紀錄」,並不能表示「這個地方沒有這個物種」。

想拿台大動物博物館的石虎分布圖來當作支持動工的證據?很抱歉,這是您對資料呈現的理解錯誤,並且是明顯的錯誤引用。一則「沒有紀錄」不等於「沒有分布」,二則資料庫的文獻來源到底有沒有涵蓋此區域的研究調查,或者是說,這個區域到底有沒有任何有效的生物分布(尤其是石虎)調查?顯然還是個疑問。

真想證明開發區沒有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請提出有效、能讓人信服的科學研究調查報告吧。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TA】無脊椎動物實驗

6月6日傍晚,實驗課下課時,兩個學生從我身邊幽幽飄過:「助教,這(堂實驗課)是我們人生中遭受到最大的挫敗。」

到底是什麼課程,可以讓號稱天之驕子的Med小朋友感覺如此挫敗?──答案是,無脊椎實驗課程的「無脊椎釣場」。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攝影】紅頭山雀亞成鳥

紅頭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是普遍留鳥,常成群出現於山區森林中上層。體型小小尾巴長長的非常可愛。

七月份去了一趟武陵農場,在陽光下吃早餐曬太陽回溫時旁邊一群紅頭山雀經過,仔細一看,拍到的是亞成鳥。──亞成鳥喉部無黑斑,下頸部有黑色橫帶,胸無栗紅色之橫帶。

(感謝朋友提供植物資訊:大扁雀麥,中海拔以上出現的外來歸化植物)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攝影】黃頭鷺

黃頭鷺(Bubulcus ibis)為普遍留鳥,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旱田、沼澤、草原及牧場。常停棲於牛背上,故又名牛背鷺。夏羽有澄黃色頭、頸、背,冬羽基本上全白,看起來和「白鷺」差不多,可從嘴、腳顏色,以及嘴、頸長度的比例分辨。

不過現在牛越來越少,要看到黃頭鷺停在牛背上也越來越難了;倒是農家耕耘翻土,或收捆稻草時,能看到黃頭鷺聚集。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錄音】大卷尾

大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在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D. m. harterti),主要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農地或樹林環境。台灣野鳥圖鑑的叫聲描述為「嘰卡啾─嘰卡啾─」。

這段聲音錄於台北市,馬路車聲雜音有點大。背景包含麻雀、白頭翁。

【錄音】小卷尾

小卷尾(Dicrurus aeneus)在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D. a. braunianus),通常單獨或小群出現在中、低海拔闊葉林地帶。叫聲嘹亮婉轉富變化,台灣野鳥圖鑑的描述是「九、九、九」或「喂、喂、喂、總機──」。我覺得牠的聲音很像電鈴聲。

這段聲音錄於雲林湖本,背景包括五色鳥、白頭翁以及紅嘴黑鵯。

【錄音】大赤啄木

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在台灣的族群為特有亞種(D. l. insularis),列名於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主要活動於低至高海拔森林中。

這段聲音錄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背景包括煤山雀(Parus ater)與茶腹鳾(Sitta europaea)。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錄音】八哥

臺灣原生的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在台灣族群為特有亞種(A. c. formosanus),列名於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這段聲音錄於捷運石牌站──八哥站在捷運站外的樹頂上鳴唱。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錄音】竹雞

竹雞(Bambusicola thoracicus)在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B. t. sonorivox),為普遍留鳥,活動於中低海拔山區丘陵森林、灌叢底層。典型叫聲為「雞狗乖」。

下面兩段聲音錄於雲林湖本,第一段為「雞狗乖」song,第二段則為call。

【錄音】灰頭鷦鶯

灰頭鷦鶯(Prinia flaviventris)為普遍留鳥,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農耕地、開闊草原地帶。典型叫聲包況像羊叫的「咩──」,或者閩南語發音的「氣死你得賠、氣死你得賠」。

這段聲音錄於景美溪,是「咩──」;結尾前的連續「啼啼啼」為褐頭鷦鶯的聲音。

【錄音】褐頭鷦鶯

褐頭鷦鶯(Prinia inornata)在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P. i. flavirostris),常見於平地至中海拔農耕地、開闊草原地帶。台灣野鳥圖鑑描述的典型叫聲為單調、平緩似「啼、啼、啼……」之聲。

這段聲音錄於景美溪,背景有灰頭鷦鶯的「咩」與白頭翁。

【錄音】黑冠麻鷺幼鳥

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以往被認為是生性隱密的稀有鳥種,近年來逐漸(常)見於都市公園綠地;台大校園內也有穩定的繁殖族群。

這兩段錄音,是同一隻「已經離巢但是還需要親鳥照顧」的幼鳥的叫聲。不確定是不是乞食聲,總之牠站在樹上叫個不停……。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影片】麻雀餵食秀

麻雀(Passer montanus)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留鳥。繁殖季進入後半段,很容易看到麻雀餵食秀──明明已經會自己吃東西的幼鳥,還會向親鳥乞食。(朋友說:「所以是鳥界的媽寶就對了?」)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新聞】鵂鶹?領角鴞?傻傻分不清楚

蘋果日報昨天有一則新聞「小貓頭鷹墜屋頂 警消暫養尋鳥巢」。來看一下剪報:


且慢,這是領角鴞幼鳥,不是鵂鶹的幼鳥。鵂鶹是台灣最小型的貓頭鷹沒錯,體型只有16公分;領角鴞的體型有25公分。雖然還只是幼鳥,但從下面的竹筷就看得出來,這個體型不是鵂鶹(也絕對不是「只比麻雀稍大」,明明就大很多啊)。

另外,照片裡的小貓頭鷹有「角羽」(頭上兩塊突起的羽毛,有些人會誤以為是耳朵),虹膜是紅色的;鵂鶹沒有角羽,虹膜是黃色的。

最後,遇到幼鳥掉出巢外,其實不必急著撿回來──通常親鳥會過來找幼鳥,想辦法「領飛」帶到安全的地方。除非有立即的危險(掉在水裡、周圍有貓狗、……),通常可以先在一旁靜靜觀察就好。

希望這兩隻小領角鴞可以平安順利長大!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影片】鳳頭蒼鷹

今天早上去做BBS第二輪的第一個樣區調查,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終於在調查時間內出現在調查樣區裡了!以「每個樣點調查時間只有六分鐘」,「樣點半徑100公尺」的標準化調查方法而言,能正式記錄到都市裡的猛禽,就跟中大獎一樣啊!

不過因為是去做鳥類調查,為了輕便起見身上只有隨身小DC,沒辦法拍高畫質的照片,只錄了下面這兩段影片。

一、鳳頭蒼鷹晾羽毛

陽光很好,可能是剛洗完澡在晾羽毛吧?我沒看到牠洗澡,只看到牠停棲在樣區內的樹上,把翅膀和尾羽全部展開對著陽光,曬了至少十幾分鐘。──可以數得出來,鳳頭蒼鷹的尾羽有12根。

二、鳳頭蒼鷹理毛:

理毛是鳥類重要的日常行為之一。羽毛是鳥類獨有的重要構造,無論是飛行、溫度調節、展示、或者防水,在羽毛髒亂的狀況下功能都會大打折扣,因此清潔和整理都很重要。

猛禽位於生態系頂層,也反映出生態系健全的程度。能在都市生態系裡看到猛禽(並且在正式調查中記錄下來),令人開心不已!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錄音】黃鸝

黃鸝(Oriolus chinensis)為稀有留鳥或稀有過境鳥,song 婉轉多變,Birds of East Asia中的描述為「lwee wee wee-leeow」。我覺得不太像,但也想不出來這麼複雜的叫聲能怎麼描述。

這段鳴唱聲可能屬於過境個體,因為錄音後第二天我想去拍照就已經完全找不到了。(莫非定律:好鳥總是在沒帶相機時出現?幸好錄音機總是隨身攜帶啊。)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攝影】麻雀

麻雀(Passer montanus)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留鳥。成鳥雌雄同色,亞成鳥嘴基黃色,臉上的斑塊顏色較淡,耳羽顏色型態和成鳥相異。

不過我拍到的這隻嘴基黃黃的麻雀亞成鳥,耳羽/頰部的羽色和成鳥非常接近。不知道是今年出來的小鳥,還是二齡鳥(去年的幼鳥)?


麻雀亞成鳥

(對照用的)麻雀成鳥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TA】醫學辭典網站資源

期中考剛結束,昨晚接到學生來信,想問有沒有「幫助記憶骨骼、肌肉、器官」的方法,以及查詢這些落落長到很可怕的字的正確讀音的網站。

其實「發音」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了,因為骨骼肌肉或器官構造等這些解剖名詞,大部分是來自拉丁文或希臘文,不是英文。

我沒學過拉丁文或希臘文,也不知道哪裡可以查這些語言的發音。這麼多年以來,我自己一直都是用(其實不正確的)英文發音去念這些字,只是會嘗試以具發音功能的英文字典網站協助找出「可能比較合理的念法」(重點是「重音位置」),至少讓他們念起來像英文,而不是日文。(雖然唸成英文還是怪怪的……)

也因為這些字大部分源於拉丁文或希臘文,「落落長」來自字源的排列組合,所以如果能知道字根的意義,「拆字」念起來就會比較輕鬆。一開始念得很痛苦是正常現象,念多了以後就會好很多,甚至可以看到字就猜出意義來。

這裡列出幾個我比較常用的網站:
當然還有最懶惰的查法:Google。

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到底該如何念這些落落長的字」,也請不吝分享指教!


2012.04.23更新:

問了學過拉丁文的朋友Keven,他說,「拉丁文不是用來念出來的」。所以他的建議是,就直接當成英文念就好;而且拉丁文念起來比英文簡單,沒有什麼特殊發音規則,不要想太多,照字母念過去就對了。(有趣的是拉丁文沒有U和W這兩個字母,U和V都是「V」,但是發音成W;不過現代的醫學名詞就不用管這個了,看到什麼念什麼就對了。)

另外他幫我們找到一個很不錯的網站:Medical Terminology Pronunciation "Jukebox",有不少醫學名詞的發音。

如獲至寶啊!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TA】期中考跑台計時檔編輯技巧

又到期中考時節啦,跑台必備的「跑台計時檔」也該隨之更新。這次從好伙伴大貓那兒學到幾招,快點記下來:

1.「第X題/共Y題」的「X」,可以用「頁碼」,這樣每次複製就會自動更新,不需要一張一張手動輸入。

2.如果用頁碼當「題號」,應該要在跑台檔案最前面的「注意事項」怎麼辦呢?很簡單,利用「自訂放映」調整播放順序,把放在投影片最後面的注意事項的「播放順序」往前調就可以了。

這真是太厲害了,只可惜我今年的跑台計時檔已經純手動做完了啊……。以後還有機會要改的時候再照這個修改吧!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攝影】小鵐

小鵐(Emberiza pusilla)是稀有冬候鳥、不普遍過境鳥,出現於海岸附近之草原、林緣地帶。先前在野柳看過幾次,不過這張照片是在大屯山頂拍到的……。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攝影】紫藤與熊蜂

春天,美麗的紫藤(Wisteria sinensis)引來了毛茸茸的熊蜂。(我和植物不熟,和昆蟲更不熟,也查不出這是哪一種熊蜂,就留點模糊的空間吧。)






【錄音】輝椋鳥

輝椋鳥(Aplonis panayensis)原產於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西部、印度東北、菲律賓與印尼,人為引入台灣後在許多地方有繁殖紀錄,常大量群集,造成噪音與環境污染問題。Birds of East Asia 描述的叫聲為「chank」或「sreep」。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攝影】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是台灣產三種松鼠中體型最大者,腹面及四肢內側為栗紅色。廣泛分布於台灣森林中,較常見於中低海拔,亦可見於平地低海拔之公園綠地。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攝影】輝椋鳥

輝椋鳥(Aplonis panayensis)原產於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西部、印度東北、菲律賓與印尼,人為引入台灣後在許多地方有繁殖紀錄,常大量群集,造成噪音與環境污染問題。成鳥黑色,在陽光下呈現綠色金屬光澤;亞成鳥背部灰棕色,腹部淺黃色具灰色條紋。

左為亞成鳥,右為成鳥

成鳥

亞成鳥

成群聚集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