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攝影】帝雉

帝雉(Syrmaticus mikado)又名黑長尾雉,為台灣特有種,列名於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出現於中高海拔森林底層,生性隱密,常於雨後或晨昏時分活動。別號「迷霧中的王者」。

雄鳥

雌鳥

雌鳥

雄鳥

特別聲明,本文照片攝於大雪山林道47K的長期定點餵食處,這一對帝雉就我個人而言視同大雪山放山雞,不能算是真正的帝雉,拍到也沒什麼好開心的。因前文「【生態攝影】從聯合報新聞談大雪山的缺德攝鳥族」已提及該次大雪山見聞,僅此一併整理照片供教學、物種辨識或生態環境教育使用。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生態攝影】從聯合報新聞談大雪山的缺德攝鳥族

今年一月重訪大雪山,傳說中的賞鳥聖地。以往走訪多回,但最近一次拜訪已是2004年的事了;也就是說,今年舊地重遊,算是在近年所謂生態攝影逐漸普及後第一次上去。

對於大雪山賞鳥者(?)的行為變化,有很多感慨──至少在我上次拜訪之前,賞鳥就是安安靜靜在林間漫步,期待並享受與鳥兒的偶遇。因為先前已經寫過「生態攝影的道德倫理(兼談餵食與鳥音回播)」這篇文章,回來以後遲遲不想動筆寫大雪山的事情。然而,今天聯合報一篇「剪樹、放餌、摘鳥巢… 促嚴懲缺德攝鳥族」,讓我想再談談這次的見聞。

先來看一下新聞內容(畫面擷取自聯合新聞網)。


說實話,如果報導沒有錯誤,記者沒有斷章取義的話,台北市野鳥協會總幹事何一先先生的看法,讓我頗覺錯愕。「定點、有限度餵食、拍攝者也保持距離,據他觀察並沒有改變當地生態,看起來應可接受」?我以為台北鳥會的「愛鳥誓約書」應該有不引誘鳥類的相關內容?

在大雪山,被長期定點餵食的鳥,和人車有多近?

大雪山林道47K的黑長尾雉

這樣的畫面,沒有辦法說服我「定點餵食沒有改變當地生態」。

在山林間遇過好幾次黑長尾雉,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牠們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所謂的「長期經營」已經改變了鳥類行為,雖然就人類的觀點而言,「賞鳥保證班」有助於解說教育(?)或觀光,似乎有助於讓人類親近自然,但是這種太過於信任人類的行為,對野生鳥類未必是好事。

鳥類本來就是野生動物,為什麼「去賞鳥就一定要保證看得到」?憑什麼要拍就一定要保證拍得到?

以麵包蟲引誘金翼白眉(金翼白眉直接從人手上取食,只是我沒拍到該畫面。)

吃麵包的金翼白眉

除了長期經營的定點餵食以外,這趟在大雪山也遇到回播誘鳥的所謂攝影者。

紅圈處為播音器材

在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鳥類豐富的大雪山區放鳥音已經很誇張了,更誇張的是他們的放法──以極大的音量,也不管該鳥種是不是會出現在大雪山,出現的季節或時間對不對,總之把所有鳥種全部輪播一次看會出現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標準的「亂槍打鳥」。

大雪山林道23.5K的山桐子賞鳥平台,每年冬季結果時會吸引大量鳥群到訪。因為亂槍打鳥的鳥音播放者早上九點多在這兒一路從黃嘴角鴞(夜行性猛禽)、松雀鷹(猛禽)放到鷹鵑(夏候鳥),結實纍纍的山桐子上幾乎什麼鳥也沒有。

更有甚者,山桐子賞鳥平台前面的樹,被破壞成這個樣子:


為了拍山桐子餐廳的鳥兒,把擋住視線的枝條清除砍光。這的確是貨真價實的「缺德攝鳥者」了。樹木何辜?在清除之前有沒有想過,少了樹木的屏障,鳥還願不願意下到與人類接近的地方?

好好的大雪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讓人心痛不已。親近自然的美好體驗,不應該建立在「以不當手法保證看到/拍到指定鳥種」上面。賞鳥如是,攝影亦如是。

「生態攝影」不應以人類的行為為主體。把生態還給生態,自然還給自然吧。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攝影】鵲鴝

鵲鴝(Copsychus saularis)原分布於中國東南部(含海南島)、金門、泰國、印尼、印度及巴基斯坦,在臺灣的族群是人為引進的外來種。長得和喜鵲有點像,體型小很多(約19-21cm);鳴聲清脆悅耳多變。

雄鳥

雄鳥

雄鳥

雌鳥(體色較灰)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攝影】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以往被認為是生性隱密的稀有鳥種,近年來逐漸(常)見於都市公園綠地;台大校園內也有穩定的繁殖族群。

成鳥

亞成鳥

亞成鳥

【攝影】喜鵲

根據林文宏的「台灣鳥類發現史」,台灣的喜鵲(Pica pica)據說是清代乾隆年間(1775年)蔣姓太守自中國大陸帶來府城(台南)野放的(簡單來說,就是兩百年多前的人為引入種)。雖然在台灣地區的遷留屬性已被歸類為留鳥,也有人認為是歸化種(Naturalized species),不過嚴格來說還是人為引入的外來種。

常見於平地至中低海拔的森林邊緣、農地,以及田野空曠地帶。


(背景為家八哥)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BBSTW】在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內匯入預設樣點

今年的臺灣繁殖鳥大調查(Breeding Bird Survey Taiwan,簡稱BBS Taiwan)快要開始啦。

在去年的兩個樣區以外,今年我多認了一個樣區,而且已經有「指定樣點位置」;正式開始調查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樣點位置在哪裡。雖然BBS官網很貼心的提供了全台樣點的kmz檔,但是誰想一次看全臺灣三千多個樣點啊讓電腦一次載入全台所有樣點效率不高,所以我習慣自己製作樣區、樣點地圖。下面是我的準備流程(算是「【BBSTW】以智慧型手機(android系統)GPS人工導航尋找樣點位置」的前半段step by step版本,怕自己以後要用忘記,所以截圖寫一寫啦)。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攝影】小辮鴴──2012土豆鳥普查

小辮鴴(Vanellus vanellus)是不太普遍的冬候鳥,十一月來台度冬,隔年二月離開。頭上的「小辮」是非常可愛的辨識特徵。剛開始賞鳥的那年在關渡看到一隻,興奮不已;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辮鴴在台灣的最大度冬族群在雲林,尤其是元長鄉(以及周遭區域),動輒成千上百,極為壯觀。


今年2月12日,我跑去2012土豆鳥普查插花。我們這組負責人WJ 很專業的說要認領鳥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鳥多的地方比較容易有人認領),但是那個樣區已經被雲鳥認走啦;要重選樣區時我在一旁很鄉民的說我想看超級多的小辮鴴,所以WJ只好在我的脅迫下認了去年鳥最多的元長鄉其中一個樣區。和我一樣想看「超級多的小辮鴴」的鳥音補習班班主 FoxBIRD,也湊熱鬧加入我們這組的調查。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攝影】綠繡眼

綠繡眼(Zosterops japonicus)和麻雀、白頭翁合稱城市三寶(一說加上紅嘴黑鵯合稱都市四俠),為常見留鳥,主要活動於平地至低海拔樹林地帶。




※Canon EOS Kiss X3, EF 300mm f/4 L IS USM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讀者來函】毛根噬菌體後續迴響:"感到非常憤怒也十分的遺憾"......

今天早上,在部落格舊站收到一則留言。因該站已停止更新,故將留言轉貼於此。
Rsdna
2012年2月8日04:11 | #5
今天第一次來,看到了可愛的噬菌體
而剛好也發現某件事情才剛過沒有多久,所以也來說句話……
剛剛看完了整件事情的始末,以及”原創使用毛根來作為製作方式”的芊卉小姐(我也身為一名研究者,這部分我要打清楚)在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發表的Part2
但內容卻是指名道姓的說”總算把事情說清楚”
不只從Part1中,用猜測(且還是讓學生來猜)的方式來對”文字”大做文章
而沒想過自己是否真的「細看KITTY的部落格」 
發表了Part2,對於自己的不實指控仍未見任何道歉,反而好像發表來說明抄襲的人終於出來俯首認罪了,且還是以指名道姓的方式
對此我也”感到非常憤怒也十分的遺憾”……
另外,我也必須說,我實在是找不到哪裡有24面的噬菌體。
以上是留言。以下是我的回覆。

我非常感謝這則留言。

在生物趴辣客四後的毛根噬菌體事件延燒過程中,我一直都認為這件事情是個誤會,不需要鬧到網路公開喊話──畢竟雖然沒有私交,但也不是素昧平生;能私下解決的事,不需要在網路上沸沸揚揚。只是對方既已在網路上涉及誹謗,公然提出不實指控,並希望我在網路上把事情講清楚,我也只能以對方希望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清白。

要說"感到非常憤怒也十分的遺憾",當然有。──既然想要把事件訴諸網路公評,那回應文中該有的引用連結都應清楚附上讓讀者自行判斷,不是嗎?

至於對方涉及誹謗處,亦有朋友建議我走法律途徑;只是覺得誤會一場,原本連鬧上網路都非我所願,更不希望鬧到對簿公堂。

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即使這也就是我最初不願意在網路上公開分析「24面體沒有文獻支持」,在教學文中僅以「點子」二字處理,導致後續誤會的緣由。

月鈴老師說的「不解與驚嚇」的確是我的心聲。更多的,是被誤解的委屈。

感謝在整個事件中支持我的朋友們,也很抱歉讓生物趴辣客的伙伴們擔心了。「分享」是趴辣客的精神,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們是趴辣客最大的幸福;我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停止分享的。

最後,我無法左右他人的認知,亦無意左右他人的語言文字,只能反求諸己,問心無愧。

事實勝於雄辯。噬菌體該是幾面,就是幾面吧。